查看原文
其他

人大法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及内容解读(2024.3.11)丨初试一本通

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
2024-09-06
前言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知行法学团队从一支青春活力无限的团队,逐渐迈入沉稳的中年。作为一支全副人大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武装的队伍,已经陪伴大家走过几许春秋,愈发沉稳且坚定。在此感谢大家的陪伴,我们也将继续加倍努力,再造高峰。本文为大家梳理初试参考书目并提供相关深入解读,同时将保持实时更新,分享最新书目并解读,感谢大家阅读。更多人大法学考研相关问题,可私信微博:知行法学或联系班主任大师兄(微信号:ruclaw59)。




写在前面

在初试备考的过程中,教材是最重要的资料,任何知识理解和答题思路都严格依照教材的法学思维和法言法语展开,展现法教义学的思维和立场,因此大家无论选择什么辅导,都离不开对教材的研读。同时,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教材和学以致用,我们推出相应的全程辅导资料,在教材的基础上体系化梳理其中的精华,同时在考试的视角下进行总结并提出答题策略,主要包括强化体系(核心讲义+真题解析+知识体系图构+重难点专题解读)和冲刺体系(冲刺必背+冲刺表格讲义+热点解析+专题解析等)两类等必备讲义材料,力求体系完备、逻辑清晰。同时,大家在阅读教材和辅导资料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教材

虽然人大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指出不提供参考书目,但根据历年考研实际情况来看,参考书目主要来源于人大法学院编写、人大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从2014年开始,原“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开始以“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之名陆续出版新版,也请大家注意留意。下面就具体参考书目,知行法学为大家提出相关建议和解读。


 2.重视法条

基于人大法学院教义学和规范法学的立场和学术研究路径,请大家务必重视法条的作用:宪法、民法、刑法、知识产权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学科法条均需提前购买,中国法制出版社(实用版)或者法考系列的法条都可以。基础比较强的同学也可以网上打印清洁版,但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不建议直接看清洁版,因为看不出什么知识点来,跟没看没什么区别。


 3.选择辅导资料

法学硕士和其他考试的答题策略不同,同时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的答题策略也有所不同,很多学生虽然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因为答题思路不够完善而进行不必要的失分,最终遗憾而落选。我们通过分析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的差异性,为大家传授最经典的答题方法,从答题结构到答题思路,从体系结构到灵活运用,从历年真题分析到模拟训练,辅导资料的每一部分都渗透着法言法语和法学思维方式。



一、理论法学

 1.法理学

朱景文主编:《法理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1)教材解读

人大的法理学教材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孙国华、朱景文主编的《法理学》(第五版),但是考试是以朱景文老师的《法理学》(第四版)为考试依据。两个版本所构建的法理学知识体系有所差异,从考试角度而言第四版教材更为合适。

此外,有很多同学之前买了朱景文老师独著的第三版,这一版和第四版差别不大,且更新内容均在知行的讲义中进行更新,因此大家如果不想换书也可以,参照知行最新的法理学讲义即可。

(2)配套资料解读

现在呈现给各位的,是法理学讲义的第六版。与之前相同,人大初试法理学的参考书目依然是朱景文教授主编的《法理学》(第四版),今年其未有变动。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体框架将一如既往。在此基础之上,本次修订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均作了拓展。

第一,新法与热点的更新。2023年3月全国人大对《立法法》进行了修改,上一版已经依据该法的草案作了专题解读,本次将草案解读专题相应更新为新法解读专题,并依据新法对其他相关内容进行调整。此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的内容进行了扩充与更新。

第二,专业性与学理性的拓展与深化。虽是各专业初试必考,法理学题目近年来却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与专业性,意欲以此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筛选出更优的人才。因此,我们的知识虽然仍基于教材,却也需要针对此做出准备。首先,在西方法律思想专题部分,对部分重要法理论的介绍更为详尽,例如哈特的双重规则理论。其次,在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专题部分,依据之前知行编写的专题解读与其他专著、论文等,增添了相关理论内容。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之争是法治概念论争的一个焦点,内蕴极其丰富,而原有内容比较单薄,故在充分考虑学理性与大家初试阶段的可接受度后,进行了增补。法治这部分内容辐射整个法理学知识体系,因此这些增补相信对大家的复习与作答也多有助益。最后,增加了一个专题:枫桥经验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该部分是人大法理教研室老师的关注重点,本部分的增补也基本源自老师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愈发强调知识体系自主性的背景下,枫桥经验作为一项宝贵的本土资源,与之相关的经验研究与理论构建势必会成为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这也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第三,对讲义整体进行了审校,更改了错别字、标点符号的错用,调整、优化了部分不通顺的论述。

经历了多年的积累与更迭,本讲义的内容愈发丰富,在源于教材、忠于教材的基础上,力争为大家提供更为全面、专业的知识体系,以窥法理学之全貌。大家在学习时也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法理学的整个知识结构极为庞杂,除一般法理论与法哲学之外,法社科的研究范式近些年也是蔚然成风。并且,不同于基于实证法的教义化的部门法研究,法理学研究由于涉及批判性的一般理论,故本就进路众多、流派纷杂。在中文世界的众多法理学教科书中,人大的这本蓝皮书属于中规中矩型的,较为全面地涉及了法理学相关话题,并且提供了一个比较清楚的知识脉络——亦即其导论部分所言之“法哲学、法与社会、法实证论”的三分。这对大部分备考者而言,无疑是极为清晰的。因此,我们的讲义以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内容为基础,大家在学习和备考时,也应当时刻注意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过往的真题也表明,其所提供的内容足以应对各式各样的题目。此为“源于教材”。其次,本讲义也并非教材的单纯浓缩与搬运,而是在此基础上,以拓展、专题解读等形式将已有知识串联起来,呈现最新研究动向、法律实践与热点话题,并对相关议题作必要的深化解读,兼顾广度与深度。对于“广度”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进行积累,至少留有印象,以避免思维被束缚(例如“枫桥经验”的最新研究动向);对于“深度”的内容,则希望大家不止是机械的记忆,还要有充分的理解,例如西方法律思想史部分,我们所做的增补,是为让大家了解法理论的形成逻辑与推理过程,这比简单粗暴的配对式记忆(A的观点是什么,B的“标签”有哪些)更加有意义。这也是法理论/法哲学与单纯的思想史的区别所在。考研现已不是“人无我有”,而是“人有我优”。此为“高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初试中寻得优势。

不知大家是怀着何种心情选择备考人大法学院的。或许是某一瞬间明德楼前的余晖曾在你心间投下美丽的倒影,或许是长期埋藏的期许熟酝许久待成佳酿。然而,做出选择并不容易,需要我们怀着期待穿过黑夜,奋力迈向明天,在“明天过后”,继续面对长路漫漫。而不论明天是什么样子,都值得我们坚持一次,趁自己尚有气力,仍怀期许。感谢你的选择与坚持。那么,就此开始吧。


 2.中国法律史

曾宪义、赵晓耕主编:《中国法律史》(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1)教材解读

21世纪人大蓝皮教材中国法律史已经于2023年正式出版第七版,请大家及时更新。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18年重新审核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时,将“中国法制史”的专业课程名称改为“中国法律史”(法律史=制度史+思想史)。虽然名称上仅有一字之差,但是对教材的内容和体例有着不同的要求,这成为推动教材改版的重要因素。我们之前也推送过系列文章,着重讲解思想史尤其是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之间的差异,让大家“春江水暖鸭先知”,法律史辅导讲义同步完成修订。

此外,这本书是法律史的优质教材之一,但是从考试角度而言,美中不足的是在宋朝、明朝等朝代有大量的知识并非法制史中的重点,因此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区分“重点”与“非重点”,才能更好的把握考试。同时,在我们的讲义中有表格和体系梳理,便于大家理解历史上的法律制度和源流,还有一些顺口溜方便大家记忆法制史中一些难于记忆的点。

(2)配套资料解读

不知不觉,知行法学已经陪伴大家走过了第五个年头。法律史讲义也不断精益求精,正式推出第六版。本次法律史讲义的修订为“小修”,主要是根据第七版教材对本讲义的内容进行修改和增补。不同于第六版教材相对于第五版教材的大变动,第七版教材相对于第六版而言,除了在总论部分有所增补之外,在教材体例、知识内容上并无明显变动。第七版教材主要侧重于对第六版教材的错别字、标点符号、注释、排版局部等方面的修改,使得法律史教材更加准确。本次讲义修改同样延续了以往讲义的体例结构和知识内容,在少量地结合教材对知识点进行增补之外,主要就讲义中存在的形式问题进行修改,力求准确,为同学们的学习理解减少障碍。

总的来说,本次讲义修改变动的部分如下:

1、知识内容上的补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部分章节中增加知识点,如在一些章节中新增了民事经济制度,或是结合真题补充热点;二是针对讲义中已经存在的知识点进行丰富和完善,如西周的继承制度等。同学们能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相关内容,深刻理解从而有助于记忆。

2、脚注内容的补充。为了保证知识结构的完整和协调,一些需要拓展了解的知识点会通过脚注的方式予以呈现,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同学们死记硬背,但对于理解相关知识体系中的知识点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同学们在学习这本讲义时不要忽视脚注的内容。

3、形式上的变化。根据第七版法律史教材的改动,本次讲义修订也有所调整,在一些专有名词的表述上力求准确。除此之外,此次修订结合同学们的反馈意见再次对全部内容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审核和修改,尽可能地减少错别字和病句。

除了对讲义内容进行修改之外,鉴于第七版教材新增的总论部分特别强调了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发展、学习方法等相关内容,在此也就法律史备考中应当注意的一些事项予以说明。

1、重者恒重。这是人大法学考研初试备考需要牢记的准则,可以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更多的分数。在法律史这一门学科中这一准则的体现尤为明显。虽然本次讲义修改增添了许多同学们需要了解的知识,但是从历年真题的考察范围来看,常考章节和知识点依然比较稳定,汉、魏晋南北朝、唐、清末仍然是最重要的章节,在复习时应当予以更多关注。

2、文科思维。一方面,在法律史的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横向、纵向知识体系之外,应当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历史背景知识和具体法律知识的内容,不仅可以有助于自己更好地理解记忆,也可以丰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除了讲义在每个章节开头列出的历史背景知识之外,同学们还可以通过认真阅读教材等方式开拓自己获取知识的途径。而这些所获取的知识,都会以各种方式呈现在自己的答卷上,尤其是反复背诵的讲义,讲义上的所有内容都可以成为自己的答题素材。另一方面,则是在作答法律史题目时,除了需要熟练运用法律史答题三部曲,也应当明白,仅仅“就题答题”是不够的,在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之外,可以就自己所涉猎的知识中寻找与该题目相符合的素材,加以运用,使自己的答案更加丰富和完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法律史这一科目上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分数。

3、表述准确。法律史的学习难度更多体现在背诵方面,虽然有些内容可以在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意思一致即可,但是在更多的知识内容上还是要尽可能按照教材和讲义的原话来,力求准确无误。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些常见的专有名词需要准确表达,例如曹魏《新律》、《名例》等律名以及书名号的位置,不要出现错别字和形式错误;二是在一些描述性质的词汇上尽可能采用原话,如外儒内法、取精用宏、科条简要等等;三是在未经求证之前,不要自己胡乱给历史上的内容下结论,这些结论可能并不是从教材中学到,也可能不符合历史,只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先入为主产生的错误结论,需要多加注意。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固然需要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习功底,再好的方法也只会是无根浮萍,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候,还是要对法律史这一门学科有足够的重视,认真阅读教材,建立横向知识体系与纵向知识体系,反复背诵讲义,在思想与制度中穿梭往返,熟练运用法律史答题三部曲,争取在法律史这一科目上拿到理想的分数。

当你拿到这本讲义时,一颗种子已经在你的内心深处生根;当你翻开这本讲义认真研读时,这颗种子也在不断发芽生长;而当你能够坚持到最后,走出考场时,相信这颗代表人大法学研究生的种子一定会开出灿烂的花,结出累累硕果。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够在这一年中披荆斩棘,学有所成,实现心中所想!


 3.宪法学

韩大元、胡锦光:《中国宪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许崇德、胡锦光主编:《宪法》(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1)教材解读

以往的考试中:虽然有两本书,但建议以蓝皮的为主,黄皮则为补充。以前的命题背景下,其实是黄皮书为主,因为黄皮书中存在大量案例和理论分析,更全面且适合考试。随着近年来人大法学考研中宪法学科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从宪法教义学到环境权入宪,更加偏重制度化的考察,此等背景下应当选择蓝皮书为主要参考资料。但是,蓝皮书虽为经典但是已经不足以完全应付考试内容,因此在部分重点章节如基本权利部分需要以黄皮书补充。在我们的讲义中针对两本书的体系作出了体系性整合,在确保宪法学体系清晰完整的前提下做到融会贯通。

自2021年以后,宪法以蓝皮书也即上述第八版为主即可,黄皮书仅作为补充,基于考试形式等各方面的变化,我们对2025知行宪法学讲义进行了大量更新和修订,请大家以最新蓝皮教材、讲义和课程为准,不要浪费时间和功夫。

(2)配套资料解读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共同纲领》颁布75周年,也是我国五四宪法颁行70周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践行70周年、人权条款入宪20周年,在这场宪法学的盛会中,知行法学宪法学经典秘籍在这盛世春风中焕新,经过了第六版修订,感谢每一位知行法学人的共同努力、携手共进,特别是提供了旧有笔误清单和讲义更新思路的师弟师妹们,为新版讲义的诞生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在此特别鸣谢!

本次讲义修订与前五版相比,仍一以贯之以蓝皮书《宪法》(第八版,许崇德、胡锦光主编)以及黄皮书《中国宪法》(第四版,胡锦光、韩大元著)开展汇编、修订工作。因蓝皮书《宪法》在2023年进行了第八版修订,故本次讲义修订首先是根据教材所更新的新内容进行知识的变更,在补充更新知识的基础上,基本保留了第五版讲义的宪法学体系脉络、基本的宪法学学习方法。以防过大地体系更改给再战同学造成的宪法学学科体系混乱问题。

本次讲义主要修订的方向共有九个。其一,结合新版教材更新的表达和内容,对原有讲义中的表达进行更换。其二,调整个别知识点的呈现位置,使知识体系更清晰流畅。其三,增加一些背诵记忆的技巧提示和论述新思维标记,为各位师弟师妹日后背诵讲义提供更加快速高效的方式,为大家展开论述题编写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突破原有论述思维的桎梏。其四,增加新法、新规等内容,使讲义知识与时俱进。其五,补充原有讲义知识呈现不够充分、不够完整、不够体系的地方,真正实现“一本讲义、全程陪伴”。其六,新增一些热点专题,作为对基础知识的拔高,和对宪法学界热点的了解和熟悉。其七,增加一些形象图、逻辑图,辅助大家进行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八,对附录的知识进行更新,替换了一些拗口的口诀,增加了相对重要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基本权利七步法大表格,以及列了一些最新的宪法事例,以便大家模拟训练。其九,对原有讲义中一些不恰当表达和过时的应试技巧进行删除更改,减少大家对讲义的误解。之所以进行了九项修订,而非十项,就是讲求自古以来以“九”为最高等级的习惯。世间难有“十全十美”之事,以“九”结束,既是希望大家能够收获最大程度的“圆满”,不至于为追求所谓的“完美”“十全”而焦虑不安,同时也正是表明尽管本次讲义修订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但不可避免会存在疏漏之处,还望大家海涵,不足之处敬请批评与指正。

具体而言,仍然坚持在“宪法总论——国家制度论——基本权利论——国家机构论”的宪法学体系的基础之上对细节知识进行了修订。

在“宪法总论”部分,对根本意义上的宪法、宪法的个性特征等内容进行表达的丰富,在保留原有逻辑链条的基础上,以完整的文字表述进行呈现,解决大家在背诵记忆后只记住了逻辑而不会展开逻辑丰富表达的问题;着重对一些看似凌乱无需的知识进行逻辑的提示、思维的提示,既能够为日后背诵记忆提供清晰的逻辑链,又能为作答论述题时提供新思路、新视角;在总论的本体论和运行论部分改动较大,除了宪法解释部分增加了较多理论性知识,辅助大家形成完整且正确的理解之外,着重根据2023年新修订的《立法法》和年末颁布的《备案审查决定》,对合宪性审查的部分进行了大量的知识更新与补充,相比原讲义内容更加复杂,对合宪性审查与备案审查的关系理解要求更高,否则极易陷入二者混淆不清的状态,需要大家着重理解、吸收、学习和运用;最后在总论部分保留原有两个专题外,新增“宪法渊源新论”和“合宪性审查结果溯及力”两个专题,旨在为大家接触最热最新学界研究动态,丰富知识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在“国家制度论”部分,主要做了三种修订。首先与“国家机构论”进一步分离,制度的内容归制度,机构的内容归机构,减少大家前后反复翻看讲义的负累,其中将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内容和特别行政区机关的内容移动至“国家机构论”部分,避免知识点定位的混淆,减轻制度论部分的知识突然出现机构论内容的突兀感。其次,对讲义中表达较为薄弱的人大制度的作用、选举制度的功能、单一制的原因等进行丰富,也为后期复试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防止复试考察相对次要知识点时出现知识空白和盲区。最后,将我国的经济制度作为专题补充进讲义,契合人大老师最近关注经济制度和宪法稳预期功能的研究趋势。

在“基本权利论”部分则调整了人权在讲义中和基本权利的位置顺序,与“人权到基本权利”的逻辑相契合,新增了两个分析框架,对一些前后存在重复赘余的内容进行合并整理,增加了一些学术观点展示,在基本权利总论部分主要是对基本权利三阶段进行丰富和修改,改变原先结构框架简单而导致运用困难的情形,以更加精准、丰富的陈述,促进大家对三阶段分析的理解吸收和运用能力。在分论部分改动不大,多是对一些存在的不当表述进行修正,主要是在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和基本义务部分,补充了一些学界观点,以作知识的补充。

在“国家机构论”部分则主要以补充为主,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基础知识进行补充,对国务院的性质与地位进行扩展,对特别行政区机关和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内容与“国家制度论”的内容进行融合,对监察委员会的职权记忆增加了记忆方法。着重结合人大老师论文补充了“民主集中制”热点专题,强化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解。

宪法学的学习讲求建立“大宪法观”,而大宪法观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对宪法文本的内容和体系、对宪法理论、宪法制度的高度熟悉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分析宪法学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应当以我国《宪法》为依据,保证宪法文本在旁随时翻阅,并且树立自身的宪法观,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都可以用大宪法观分析,即从“宪法总论——基本制度论——基本权利和义务论——国家机构论”的宪法体系出发,而不能局限于某一章节或者某一板块。同时必须树立宪法历史观、宪法发展观和“实然——应然”的思考方式与习惯。当然短时间内培养出这么多东西略有难度,因此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大家形成大宪法观,用整部宪法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在使用宪法讲义时务必要贯彻一个原则——先打地基再盖房。所谓“先打地基”就是强调初试阶段无需过度关注老师的最新科研成果,牢牢把讲义中的基础知识部分理解透彻足矣。许多学术观点表达,多是起丰富大家知识储备的作用,并不强制要求大家全部理解(当然如果能够理解并运用是极好的)。而“再盖房”就是强调在知识充分吸收、基础扎实的前提下,进一步背诵记忆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进一步运用知识,利用附件中的事例进行模拟,进一步吸收讲义中的观点表达为最终考场上答题锦上添花。

一切的行动都是为了实现脑袋里的一点“想法”甚至可以说“冲动”。相信很多人都有“我要上全国第一法学院”的想象,也相信很多人都有“我真的很喜欢人大法学院老师的研究风格和思路”的感受,也相信很多人经过各种资料搜集判断人大法学院于自己而言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不论是出于内心的渴望还是理性的分析,我们都共同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与玫瑰的道路,乘坐着“知行法学”号列车去追梦。我们在这一路上会遇到各种美景、各种伙伴,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那一刻或许你会觉得时间是难捱的、心情是糟糕的、世界是灰暗的,但请你坚持住这一口气,或许下一个路口就是盛开的玫瑰花丛,或许下一个站台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站”。你我,明德楼,不见不散。Be there or be square!



二、应用法学(7选3)

 1.民法

王利明主编:《民法》(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1)教材解读

2020年民法典出台后,民法教材相对于之前第七版进行了大幅度修改,许多内容是老师们论文的缩编,甚至在一些司法解释没有出台之前,教材就已经介绍相应的理论。因此大家结合课本和讲义,同时结合热点分析和法考内容,紧跟民法典最新动向。随着后续各种司法解释出台和专著出版,民法教材也于2024年出版了第十版新书,请大家注意第十版新增的关于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的内容。

2)民法学习思路

民法一定是人大法学考研中最难啃下的部门法,大多数同学很难在考研的复习阶段把民法学地和其他科目一样透彻,但是要提的是这并不影响上岸。把民法学扎实,学完整,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即便如此,恐怕也只有极个别同学能够应对2024年人大法学考研初试的案例题。目前的民法学考试更多侧重同学们的考点识别和现场价值判断的分析能力。一方面,考点识别这项能力考生可以通过扎实的复习去锻炼,但民法的内容实在是太多,这需要付出特别特别多的精力,初试考生能够覆盖保证合同的相关知识点已经不易,但2024年的案例题还考察了夫妻共同债务,我们的讲义是全面覆盖的,但是恐怕重点关注到夫妻共同债务的考生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现场价值判断分析的能力,可能是无法单纯从复习教科书中进行训练,如2024年这道案例题,需要现场对夫妻另一方的签字是否认定为共同债务进行分析,需要结合夫妻双方与交易相对方各自的利益状态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可能需要承担风险的一方,答出自己的倾向性意见并进行扎实地说理。这种思考能力需要经过大量论文的阅读才能够形成,对考生以及我们都产生了巨大的挑战性。在后续知行民法学的教学体系也会更加注重这一点。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民法学十分厚重,需要很多的时间浸润,并无捷径可走。能够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复习人大法学考研,看任何资料一定要把民法法条放在一边,勤翻法条。基础薄弱的同学就先看法考,然后开始慢慢啃下蓝皮书,最好是能够形成笔记,阅读蓝皮书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很多重点知识要通过笔记去梳理。当然这都是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毕竟大家还有五门专业课需要解决。如果时间来不及,大家一定要确保最核心的最热的内容要全盘掌握,因为考试可能会考察。民法的内容一旦没复习过,就一定不会,如果论述题基本不会,那么上岸的概率就会渺茫,所以一定要把最重要的内容好好复习。

3)配套资料解读

2024年人大法学考研民法的初试试题无疑又把人大法学考研的难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意料之外的,但是情理之中的。随着知行法学的辅导质量不断精益求精,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也在不断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此为了选拔更有思维品质、更有分析能力的学生,人大法学考研民商法试题的难度也是逐年攀升。这对知行法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会更加努力,增强各位同学临场的分析和思辨的能力。

在知行法学2025年的辅导中,我们会更加完善讲义的内容,争取把每一个可能考到的知识点都讲全、讲透,争取多摆一些例子帮助大家理解,争取在讲义中展开思考和分析,提高大家的价值分析能力。第六版《知行法学人大法学考研民法学经典秘籍》完全脱胎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民法》(第十版)的编排体例,我们依据最新版的教材,全面增加了《总则编司法解释》和《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的内容,另外本次修改在内容层面上也将教材中重难点制度进行吸收,主要是违约金、债的保全、债权转让等制度。讲义中我们还增补了大量的拓展内容,尤其是最新的论文,因此大家需要仔细阅读教材后再深入学习讲义的内容。教材的内容实际上就体现着人大老师的观点,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

本次的其他内容增补主要集中于总则编、物权编及合同编,并结合《总则编司法解释》、《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的内容、学界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以及若干经典裁判案例,进一步充盈了民法讲义的“血肉”,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难度,以使考生在民法学习中打下更扎实的基础、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在总则编部分,主要作出了如下修改:(1)总论部分中增加了总则与分则的关系问题并举例说明;(2)自然人部分增加《总则编司法解释》涉及胎儿利益保护、监护制度、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内容;(3)对意定监护这一内容进行了重点修订;(4)对意思表示的形式和意思表示解释方法增加《总则编司法解释》和《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的内容;(5)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结合新教材和《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进行了全面修订,包括无效的认定、部分无效的认定和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6)对消极欺诈的认定核心要素进行增补,并且将其解释进受欺诈可撤销的因果链条中;(7)将重大误解的学术争议进行全面展开,并对其进行分析,帮助理解;(8)代理增加了对于授权行为无因性和有因性的分析。

物权编部分的修改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基础理论和重难点制度进行突破。物权编的修改难度还是很大的,需要大家引起重视:(1)新增物权法定主义和物权自由主义的分析与思考,结合熊丙万老师的论文进行增补;(2)特殊动产多重买卖中对于《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7条的解释论,结合庄加园老师的论文进行增补;(3)居住权进行了全面增补,主要围绕着对于法条的解释论,主要结合汪洋老师的论文进行增补;(4)动产抵押物转让的解释论,结合高圣平和庄加园老师的论文进行增补;(5)正常经营买受人规则的解读结合美国法的讨论和庄加园老师的论文进行解读;(6)对预告登记的内容进行扩充。

合同编部分是本次修改的重头戏。除此之外,(1)预约合同的认定和法律效果,结合《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进行增补;(2)合同成立的认定,结合《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进行增补;(3)格式条款的认定,结合《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进行增补;(4)第三人利益合同增补《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的内容;(5)第三人法定代位清偿规则结合《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进行增补,并且结合比较法的规则对意定第三人清偿进行分析;(6)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认定和法律效果,结合《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进行增补;(7)债权人代位权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全;(8)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和法律效果,尤其是法律效果的内容,结合《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进行增补,并且对法律效果的内容重点展开学术争议,并安排上人大老师的观点;(9)债权转让的规则结合《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进行增补,主要围绕着通知的主体、债权多重转让的合理性安排进行增补;(10)对违约损害赔偿的内容结合《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进行增补,对违约金的内容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修订;(11)对买卖合同风险负担的内容进行分析;(12)对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的内容进行修订。

以上是知行法学民法讲义的上册内容,可谓大修。下册中主要修改的是婚姻法和侵权法这两部分的内容,其中,在婚姻法部分中,主要是结合人大老师近几年的论文、对夫妻共同债务这一知识点进行增补;在侵权法部分,主要是结合2023年3月份最高法所发布的《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一)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增补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内容,此外便是结合强化讲义进行其他一些内容的增补。由于人格权编到侵权责任编在人大法学考研初试几乎很难考察,考虑到讲义的应试导向,我们对下册讲义进行这样的小修。

本次讲义的修改的实质内容主要是就现行法规范、前沿理论问题并且结合案例进行增补,可以明确来说这本讲义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意味着难度进一步提升,阅读难度已经明显高于蓝皮书教材,希望大家在深入吃透讲义之前,通过法考打好基础,并且将教材认真通读两遍,时间允许最好能形成自己的笔记,之后阅读本讲义一定能够事半功倍。

在形式层面,本次修改进一步完善了讲义的体例编排,与教材保持一致,并竭力对错别字进行了改正,对于讲义很多地方的标点和格式都进行了统一。未尽之处,同学们可以及时和我们联系。2024年考研人大法学考研难度变得更大,而且明显出现了反押题的现象,我们的辅导也需要跟上,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法学素养,才能应对人大法学考研的真。我们深知各位考生在备考中精力有限,对于把握学术前沿和立法动态恐分身乏术,因此知行法学始终致力于通过多层次的辅导,囊括经典教材、学术前沿、司法判例、立法动态以及域外视角等方方面面,实现人大法学考研“一站式服务”。

民法学无论是备考难度还是考试难度可能都是大家备考科目中最难的一个,但是无论如何请大家不要放弃,保持底线意识,尽可能拿到基础题和中档题的分数,便可以有很大机会录取,不要把所有精力都用在40分以上的难题上。平时多重复多思考,我们这个学科的学习基本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知识点需要大家反复复盘、思考,才能做到融会贯通,如果能在考研阶段成功打好基础,硕士阶段会游刃有余,知行民法团队始终希望大家不光能够上岸,并且能够掌握扎实的民法基础,能够爱上民法这门学科,考上之后也能从容应对各种专业困难,从而在求职等人生道路上都能脱颖而出。

最后,衷心祝愿2025届的各位同学在民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爱上法学,在此基础上顺利上岸,圆梦人大法学院!


 2.刑法

张明楷:《刑法学》(第6版),法律出版社2021年版。

王作富主编:《刑法》(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1)教材解读

关于刑法学考研参考书目,我们手头可选的选项有:张明楷老师的刑法学教科书、付立庆老师的刑法总论教科书、“马工程”系列刑法学教科书、王作富黄京平老师主编的刑法学教科书、冯军肖中华老师主编的刑法总论教科书、高铭暄老师主编的刑法学教科书,以及其他名教授或主编或独著的刑法教科书。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众多刑法教材中,我们为何选取了张明楷教授独著的《刑法学》(2021年第六版;以下简称“楷六”)作为考研主要参考书目,理由如下:

(1)“楷六”是公认的独步学林刑法学教材,具有“市场品牌效应”。并非溢美之词的是,长达250万字的“楷六”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刑法学教科书,不仅囊括了大多数争议问题、学说观点、学术史演进,体现包罗万象的全面性,而且也力倡“片面而深刻”,对各家之言、概念体系、实定法条文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堪称“螺丝壳里做道场”。换言之,我们选取楷六作为考研主要参考书目,能够实现将考研的主要考点一网打尽,避免遗漏不该遗漏的知识点,覆盖大多数考点。而且,楷六由于是独著教科书,不会出现观点前后不一、矛盾龃龉的情形,便于考生掌握知识和体系。

(2)“楷六”是体系性的教科书,有利于我们初步构建自己的刑法学体系,不断夯实刑法学基础知识。确实,考研参考书目要以应试的功利性为主;但是,与应试的功利性不相悖的是,学习知识、享受智识性趣味的慢乐性,这也同样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只不过基于复习时间的考虑,这种慢乐性被放在次要位置。“万丈高楼平地起”,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概念、构建初步框架体系以及进行少部分拔高和延伸是我们始终如一的提倡,这正是体现了人大法律人“扎实马步、苦练童子功”的踏实精神。

(3)这几年来,刑法学界围绕诸多刑法学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刑法修正案十一》、《刑法修正案十二》相继出世。无疑,刑法学知识考点也会随之更新。而“楷六”将这些更新刑法考点也纳入到教材内容和知识地图中,并在扩容中尽可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体现了法学是“常为新的人造物”。我们将这些考点选择性地摘取出来,进行讲义知识体系的同步更新,体现了与时俱进。

(4)值得指出的是,“楷六”并非完美无瑕,也存在一些瑕疵之处。因此,我们在进行讲义编写、考点摘取时,并未全盘照搬楷六观点,而是吸收借鉴了其他教材的观点,尤其是人大刑法教研室老师的观点。同时,“楷六”作为“大砖头”教科书,知识庞杂,从方便考生掌握的角度,我们进行了简化,并尽可能选取方便考生掌握的观点和体系,做到兼收各家教材所长。

(5)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楷六是刑法学的百科全书,但“百科全书”式的复习方法要不得。考试不是追求“无懈可击”,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基础知识、重点知识以及具有高度可考性的难点知识掌握。因此,我们虽然选取楷六作为考研主要参考书目,但并不是楷六内容的“机械搬运工”;而是,从应试性和知识体系性的角度,对复习的知识考点进行选择性摘取,力图覆盖大多数考点。

(6)需要注意的是,阅读太皇太后,需要“字典式阅读”,而非“地毯式阅读”。所谓字典式阅读,就是当在复习讲义不清楚的时候,去查询教材相应部分并进行深化理解。绝非从第一页开始看到最后一页这种地毯式阅读,否则,等到考研初试的时候,这本书还没读完,毕竟力有不逮。

2)配套资料解读

新春将至,旧事更迭,正值此时《刑法修正案(十二)》通过,并将在三月一日施行。基于此,笔者以全面规范、详略得当、与时俱进为目标,对第五版讲义再次进行修订。

首先,第六版讲义仍然是以张明楷老师的教科书为主要参考书目搭建出本讲义的基础框架,并针对一些较有争议性的刑法问题从中提取或转引其他学者的学术观点,同时结合“马工程”等教材以及人大刑法老师的部分著述,形成讲义的主要内容。

其次,感谢各位师弟师妹在第五版讲义使用过程中的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笔者对使用反馈进行了认真研读,并选择性地据此对讲义进行了修改调整,得益于各位的求真精神,我们才能对讲义精益求精、改错补漏,再次向读者们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最后,笔者对第六版讲义相较第五版的改动之处做简要介绍:在形式方面,笔者主要根据读者反馈进行了再次校正,修改了错别字、明显标点符号以及语法问题。在实质方面,笔者通过“增”、“删”、“改”三种方式进行了内容优化。第一,增加内容:一方面,第六版讲义增加了刑《刑法修正案(十二)》中对于重点罪名的新修内容,例如,刑十二对【行贿罪】的法定刑做出调整,使行贿与受贿罪的罪刑趋于均衡协调;另一方面,根据刑十二修订,讲义中也增加了传统上并非重点、但因修正案的施行使其可考性有所上升的罪名,例如,第一百六十五条【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中,将非国有公司的董监高也新增为该罪的犯罪主体,对公私财产进行同等保护。第二,删除内容:一方面,删除难度较大、可考性较低或者定位不准确的内容。例如,总则部分关于法益阙如的违法阻却事由,由于假定的承诺仅涉及医疗事故问题且“假定的承诺”在学界没有准确的定义,因此予以删除。另一方面,由于刑十二颁布,刑十一的修改内容第六版讲义也稍予精简。例如【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这一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色的罪名,随着疫情时代的落幕,该罪名掌握程度的要求也有所降低。第三,改动内容:一方面,分则部分根据罪名在《刑法》中的位置,进行了章节内的顺序调换,方便同学们结合法条按顺序学习;另一方面,针对于上版讲义中未能随修正案十一同步更新的知识点,本次修改也及时进行了补正,例如罪责部分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更新;再有,本次修订也对以往表述模糊的知识点重新整理,用更为直观的表达便于同学们理解掌握,例如单位犯罪的刑罚内容,重新界定了单罚制与“非单位犯罪”的界限。除此之外,结合本年度一些老师的著作观点,讲义中也提供了一些拓展延伸,帮助同学们在疑难问题或深度思考中找到思路,同时也为深入理解犯罪本质提供方向。

讲义修订是笔者最为纠结的工作,为了在精简与全面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很多内容都是经过反复斟酌才被留下或者删除,这也意味着,师弟师妹们在学习这本讲义的过程中不能再抱有侥幸心理,不能认为某一知识点必然不会考而直接忽视,即使是次重点或可考性较低的内容,也至少需要达到熟悉程度。同时,尽管前几版序言中已然提及,笔者仍需要再次强调,刑法学习中一定要养成“阶层式”的思维和“体系化”的习惯。本讲义建立在楷六的基础上进行编写,也采纳了古典犯罪论体系所发展出的“二阶层”犯罪论,因此同学们在学习中需要注意从不法到有责的递进式分析,逻辑严谨地进行推理与思辨。再者,刑法学科的应试难点大多集中在总则部分,但其考察方式不仅仅是论述某一制度理论,常常也会融入在案例分析中。更有甚者有时会考察到较冷门的罪名,此时如果对于该罪名的掌握不够全面和深入,通过总则理论进行分析往往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法。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就需要养成总论联想各论、各论结合总论的学习习惯,构建一套规范、融贯、能为自己娴熟调用的学科体系。

各位同学拿到第六版讲义的时候或许正是春寒料峭之时。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同学们或许会为接下来一年的漫长时光感到焦虑,或许也会为终将到来的未知结果感到忧心,或许正激情澎湃地执行备考规划,但一时的迷茫并不重要,重要是的,埋头做事的时光最能改变人。在接下来的备考征途中,希望大家能够专注地投身于讲义之中,理智地放眼于讲义之外,秉持着“真理越辩越明”之心态,与刑法小组的师兄师姐交流讨论,我们真诚地期待大家的反馈。

沉舟侧畔,千帆已过,从看到这篇序言开始,诸位便在知行团队的陪伴之下开始了新的学习阶段。往日的刑法学习精通也好、粗放也罢,此刻开始,我们都将踏上锚定人大考研的复习之路,也希望能在这一基础上长久地探索浩如烟海的刑法世界。考研或许只是一个选择,求学也只是漫长人生的一段路径,已然做出了这个颇具挑战的选择,便祝愿各位,都能有机会体验独立山巅的长风浩荡,都能生猛地开辟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3.知识产权法

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1)教材解读

该书针对最新的《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了修订,同时大家还应当关注李琛老师的《知产关键词》一书,虽然该书出版时间很早,但是其理论分析精辟深刻,文字优美且可读性强,因此大家应当结合该书进行复习。需要说明的是,知产讲义从知识产权体系的角度出发,摆脱了传统教材中因为多人编写导致体系不完全一致的弊端,从“主体-对象-内容-取得-限制-使用-救济”的角度梳理,确保大家有体系感。

我们之前一直提倡大家可以参考阅读华政王迁老师的《知识产权法教程》(第七版,2021年8月版)一书,因此引来很多机构模仿,但是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如果阅读此书,关键在于阅读其案例和分析思路,而非记忆其观点。因为案例分析的思路能够为大家考研带来启发,但是其观点诸如独创性等均与人大老师有不同之处,大家一定要注意这本书的使用方法,切忌死记硬背和照搬照抄。

2)配套资料解读

新年伊始,第六版知识产权法强化讲义很荣幸能够与同学们共同踏上这段充满挑战和机会的备考之旅,陪伴又一批有志于赴人大法学院实现人生目标的学子们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意志与能力的反复锤炼顺利抵达彼岸。在开启本讲义的学习之前,我们对大家有以下几点重要提示:

首先,重视教材的阅读。无论你之前是否学习过知识产权法,我们都强烈建议你在开始用讲义进行备考之前至少完整的阅读过一本知识产权法教材。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知识产权法知识繁杂。知识产权法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领域,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多个子领域,而且其中涉及的法律条文和案例极为繁多。如果你之前没有接触过知识产权法,那么这对你来说将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同时,由于讲义的内容相对浓缩和凝练,因此对于之前未接触过知产的同学来说可能并不容易理解,所以建议同学们将教材阅读前置,先对知识产权法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和认识之后再翻开讲义。其次,人大法学院考研初试中知识产权法这一科目的备考要求也相对较高。、你需要对知识体系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而不仅仅是掌握零散的知识点。对此,我们首推刘春田老师主编的《知识产权法》(第六版)教材,这本教材几乎包含了初试所需的所有基础知识,并且论述清晰精要,非常适合初学知识产权法的学生。这本教材还包含了人大法学院老师在一些争议性问题上的观点,由于人大法学院较为关注理论争议,因此了解这些观点对备考非常重要。如果你已经对其他教材中的观点有一定了解,那么在阅读《知识产权法》教材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区分和对照,以确保你的备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其次,在备考知识产权法时,需要特别注重知识的体系性和精确性。本讲义采用了李琛老师在《知识产权法关键词》中的知识体系(如果同学们备考开始的比较早,有多余的时间也可以阅读一遍李琛老师的这本书,这能帮助同学们的更快的搭建起体系。)建议同学们尽快熟悉这个体系,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组织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各个子领域之间的关联。在备考过程中,你需要在三法之间进行体系性的对比,比如权利对象、取得条件等方面的对比,人大考试的偏好也在各种类似知识点的对比上。基于人大考试题目的特性,答题时应当首先定位该考点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由此可以帮助你更好得运用已有知识体系展开答案,以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因此,同学们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够对体系进行灵活运用。要想达到此种境界,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刻意的进行体系化定位。除此以外,由于知识产权知识点较为繁琐,因此也需要同学们提高对知识记忆的精确度,对于概念等固话的内容需要准确记忆,对于易混淆的知识点需要准确区分,对此希望同学们在背诵上下功夫,要注意梳理容易混淆的概念,以确保记忆的准确性。

此外,在备考过程中,更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备考知识产权法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需要理解和应用。在学习本讲义和其他教材时,不能仅仅记忆住讲义中的内容,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发问,探究制度设计背后的原因、目的,考虑知识点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以及该知识点是否与整体体系契合,主动寻找与其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提问和追寻答案的过程本身就是拓展认知和加深理解的过程,对备考非常有帮助。备考人大法学院知识产权法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需要深刻的思考和独立的分析能力。

最后,请同学们结合自身能力和习惯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对于本讲义中的内容,大家虽然需要全面掌握,但也不必锱铢必较。对于例如商标的取得程序等较为固定化的内容不必记忆的一字不差,但需要有一个大概的流程印象。背诵的次数和熟练度等也要结合自身的记忆能力和续写能力来自行确定。同学们需要结合知行的各种课程和资料来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内容。

备考人大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科目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但也充满机会的任务。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一定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备考过程中,请始终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求知的激情,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法学梦想。带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努力,让我们一起迎接备考知识产权法的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祝愿大家备考顺利,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序言的另一项任务是对第六版讲义的修改内容做一简介,以期为大家提供第一次重难点指引。在形式上,我们重新进行了错别字、语病、标点符号使用等排查,并对内容编排层次做进一步优化,尽量不给大家的流畅阅读与理解造成障碍。在实质内容上,我们以重要考点与主要考察形式为导向,在第五版讲义的基础上做出如下修改:(1)新增“金庸诉江南案”的相关案例分析;(2)补充有关实用艺术作品高度的观点展示;(3)补充宽限期与申请日的关系的相关内容;(4)补充宽限期和优先权的辨析;(5)补充广播组织权相关内容;(6)补充专利权对旧货利用的影响相关内容;(7)对通知删除规则进行补充;(8)对反向假冒的做了进一步解释(9)补充贴牌加工相关内容;(10)补充《伯尔尼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与录音制品条约》《马拉喀什条约》《外观设计国际保护海牙协定》相关内容。为兼顾学术探讨与应试记忆所需,在讲义中我们额外补充了一些较为重要的论文观点,因篇幅受限,没有地毯式罗列全部的说理与论证,大家可以按图索骥,根据提供的观点来源进行论文和专著的检索和适度的拓展阅读,但切勿眼高手低,在论文或专著中迷失方向。在此后的三轮冲刺阶段,我们还会以增补讲义的形式对本年度重点与热点话题做进一步补充,大家应在全面掌握本讲义的基础上再行关注后续增补。

面对人大法学院的研究生考试,你们已经迈出了实现梦想的重要一步。这条路或许充满挑战,但请记住,每一份努力都将为你们未来的成功铺平道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自我意志和能力的考验与提升。每个深夜的努力,每页书籍的翻阅,都是你们通向理想的坚实步伐。请相信,你们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值得的。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忘记初心,坚持你们的学术追求。在这个旅程中,你们不仅会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还会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记住,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不懈的奋斗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的。在你们的旅程中,可能会有挫折和失败,但这些都是成长和进步的宝贵经验。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的能力。

祝愿大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你们的学术理想,开启成功和成就的新篇章。加油,未来的学者们!你们的梦想在等待着你们去实现。


 4.诉讼法

江伟、肖建国主编:《民事诉讼法》(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程荣斌、王新清主编:《刑事诉讼法》(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1)教材解读

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订通过后,蓝皮刑诉教材(陈卫东老师版)还未出新版,大家一定要好好看新通过的刑事诉讼法内容,可通过法考讲义、其他教材对新内容进行学习,也可参照程荣斌老师2021年版对新制度进行学习。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有了最新版第八版刑诉法教材后,还要看陈卫东老师的第四版教材,其对于命题方向和论述重点,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关经典表述也在我们的讲义之中有所体现。

2021和2023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民事诉讼法》也做了相关的修改。该书第九版遵循大陆法系规范出发型民事诉讼的法律思维传统,深入浅出地阐述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系统、准确地阐述民事诉讼法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权利保护的诉讼目的观和正当程序的价值理念。

2)配套资料解读

2024年,诉讼法学考研招生延续了2023年的形式,仅招收01方向考生(诉讼法大类,包含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因此,招生名额变化不大。诉讼法的名额相对而言较为“充裕”。尽管招生名额相对“充裕”,但考生们仍需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充分的准备。因为名额的“充裕”只是相对而言,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仍然是那些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分析能力强的优秀考生。因此,每一位有意向报考诉讼法学的考生,都需要在备考过程中全力以赴,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同样,2024年的初试命题的难度仍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不仅体现在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上,更体现在对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要求上。这意味着,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做到游刃有余,取得理想的成绩。

2024年的民事诉讼法真题题型为案例分析,基础知识的考察仍然是考试的重点,但命题者更加注重对知识点的深度挖掘和综合运用,强调具体场景下考生的判断和分析能力。考生不仅要记住基本概念、原则和具体的法律规定,还需要理解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可能的变种。近年来民事诉讼法真题类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也要求考生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既要通过反复阅读、背诵将讲义中的知识点熟烂于心,建立起牢固完整的知识框架。更要注重“实战演练”,在面对“千变万化”的试题场景时,能够迅速冷静下来分析材料并找到对应的知识,结合自己的语言写出流畅的答案。

在民事诉讼法讲义修订工作中,我们进行了如下调整:第一,我们更新了章节对应的历年真题,将2024年的真题加入了讲义之中;同时删去了题型较为陈旧的复试真题,使讲义更具有面向初试的针对性。第二,我们根据最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以“修法新增”为标题对讲义进行了内容增补。2023年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法着重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制度进行完善,尤其是针对涉外民事诉讼“送达难”的问题进行了细化调整。同时为与民法典规定的遗产管理人制度保持衔接,细化遗产管理人制度的程序法规则,回应司法实践需求,在特别程序一章增加规定了“指定遗产管理人案件”一节。以上二者不是考研重点,考生仅作了解即可。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新增的对于单方捏造民事案件基本事实形成的虚假诉讼的规制。以上的内容本次讲义都有详略得当的分析与解读。第三,我们根据往期学员问答中关注较多的疑难点,在讲义中对有关内容进行细化,如对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非约束性辩论原则、既判力与重复起诉的关系进行了扩充。我们进一步结合教材和有关前沿论文,对诉的类型、诉权的要件、滥用诉权的规制、受案范围的界定、诉的利益、普通共同诉讼与类似必要共同诉讼、公益诉讼的类型、自认的构成要件、既判力相对性原则等内容进行了更新,使讲义的理论性更强、体系更为完备、涵盖知识更为全面;同时我们也对非重点内容进行了简化和删改,在保证讲义能够应对考试的同时尽可能减轻考生的负担。第四,我们对在线诉讼与线下诉讼的关系、异步审理对直接言词原则的冲击、民事检察公益诉讼等热点结合诉讼法教研室老师的论文进行了解读。在之后的产品中,我们也会继续根据学术热点话题和新出台的法律和法规及时更新。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在刑事诉讼领域的考察趋势,不仅凸显了深厚的学术底蕴,更展现了与时俱进的思辨性和对热点的敏锐捕捉。这种考察方式不仅要求考生对刑事诉讼的基础知识和具体制度有深入的理解,更要求他们具备从宏观角度审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事实上,这种趋势在2024年的考研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具体来看,2024年的刑事诉讼题目在延续以往注重宏观思维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挖掘和拓展。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具体制度、原则的考察,而是进一步上升到了对诉讼构造的层面,这无疑是对考生知识体系和理论构建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大学刑事诉讼法学科对于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对考生的知识整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论述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备考刑事诉讼法的过程无疑成为了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术旅程。考生们不仅需要扎实地掌握各项制度和原则,更需要深入理解这些制度和原则背后所蕴含的现代司法的基本精神和理论。而这种理解和掌握,并不是简单的记忆和复述,而是需要考生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和理论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刑事诉讼法的命题特点还充分体现了对于学术热点和前沿问题的积极回应。这就要求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材和讲义,更要关注学术界的最新动态和热烈讨论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学术敏感度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本版讲义修订的过程中,修订小组结合刑事诉讼法主流教材、热点话题的论文、更新的法律法规等,在第一、二、三版讲义的基础之上做了如下的修改:第一,回归刑事诉讼法教材,进行知识内容的拓展和调整。在前三版的基础之上,诉讼法修订小组从陈瑞华老师的《刑事诉讼法》(2021年版)教材、陈卫东老师的《刑事诉讼法》(第四版)教材以及陈光中老师的《刑事诉讼法》(第七版)教材中摘取了更多有益知识补充进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同时结合学界热点,对于相关内容进行缩减和重要程度的调整,力求与当前刑事诉讼法的考查重点保持一致,详略得当。第二,跟进学术热点与趋势,整理理论专题。人大法学考研一向是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和思辨能力的,近年来的刑事诉讼法的题目也更加体现了这一特点,所以我们将大量的热点理论以专题、补充等形式更新至讲义中,旨在促进考生对于刑事司法最新动向的关注和思考。例如,本版讲义增加了对于《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的解析和相关思路,还完善了诉讼构造理论,“值班律师制度”“少捕慎诉慎押”“企业合规改革”以及“以审判为中心”和“认罪认罚制度改革”等热点专题。第三,注重对于知识的点拨和延伸,讲义中对于重点知识的安排进行了调整,对其进行了部分的拓展和补充,可以使考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第四,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思考的引导。知识的调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体系的构建。刑事诉讼法的讲义和教材依据刑事诉讼法条的顺序进行排列,但是总论和分论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体的制度和程序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版讲义在修订的过程之中增加了相关知识的联系掌握,有助于同学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在答题时做到得心应手。第六,我们更新了2024年的真题,加入到讲义之中,让大家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考试的重点,把握刑事诉讼法的考察规律,使备考更充足。同时,我们勘误了前版讲义中存在的瑕疵,调整了错别字,优化了讲义格式。最后,我们始终保持对于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持续跟进,及时为大家更新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保持对于修法动向的密切关注,如有必要,我们后续会为大家及时更新资料,进行相关热点增补。

尽管面对考研这一人生的重要关卡,一场对毅力、智慧和知识储备的严峻考验,我们诉讼法小组依然怀着对法律的热忱和对你们未来的深切关怀,精心修订了这份诉讼法讲义。我们字斟句酌,力求每一个知识点都准确无误、清晰易懂,每一个专题都深入透彻、贴合司法实际。我们希望这份凝聚着众多心血和智慧的讲义,能成为你们备考路上的得力助手,为你们在茫茫学海中指引方向,让你们的备考之路更加高效、精准、事半功倍。


 5.经济法

刘文华主编:《经济法》(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1)教材解读

我们建议使用刘文华老师主编、人大教研室各老师参编的《经济法》进行备考,该书于2019年出版现行第六版,并预计于2024年发行第七版,就近年来的新法新规与基础理论成果进行更新。教材对经济法基础理论的阐述较为详尽,需要重点学习,此外也应根据人大考研“一体两翼”的学科体系与考察重点,阅读教材时有详有略。另一方面,就近年来《反垄断法》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及《增值税法》立法等问题,均应予以适当关注。同时,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应当注意数字经济反垄断、金融监管与地方债等经济法前沿理论与研究热点。最后,今年知行初试讲义已基于近期学术热点与新法新规进一步完善基础理论与具体制度等内容,新版教材发行前可重点参考知行初试讲义进行学习。

2)配套资料解读

又是一载春秋,知行法学团队又陪伴同学们走过了一年的备考之路。知行法学团队致力于人大法学考研,在2024年经济法初试中,其所考察的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在知行的经济法讲义以及过去一年的学习过程中也均有体现。新的一年到来,知行经济法团队也会精益求精,继续陪伴每一位考生走过。

相比上一版讲义,第四版讲义主要进行了如下修改:

(一)修订

1.文本修订。新的一版讲义对上一版讲义中存在的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语句不通顺、以及用词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修改。避免同学们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而在学习以及理解的过程中产生疑惑以及误解。尽管知行法学团队一直致力于避免出现这一类的错误,但是讲义内容较多,讲义的校对修改工作量也较大,因此也难以完全杜绝错别字等问题。希望同学们多加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发现讲义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帮忙指出。知行法学团队,会尽力为同学们呈现更好的产品。

2.内容修订。新的一版讲义根据人大的经济法教材,即经济法蓝皮书的修改内容进行了更新。人大经济法教材修改,主要体现在一些用词上的修改以及以及部分内容的变动。讲义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对一些概念以及表述同步进行了更新修改,并且加入了教材中新增的部分。以此方便同学们在复习时能够更好地联结教材以及讲义。以及对一些有所变迁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更新。

(二)新增

本次新增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在讲义原有的内容上的新增,二是补充专题的新增。

1.内容新增。在原有的内容上补充新增了内容,使其更为充实。例如在金融法部分新增了一些基础知识,帮助考生们学习理解较为抽象复杂的金融法知识。

2.补充专题新增。知行的经济法讲义除了知识点之外,还通过专题的形式对一些修法、热点问题以及某一知识点进行了延伸。经济法自身的特性使得其总是面临着很多热点问题。而人大经济法初试的考核展现出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怀,例如这两年的经济法初试中也经常出现当下的时事热点,如全国统一大市场、金融监管改革等。因此知行团队新增了有关专题,对当下比较重要的热点知识进行了补充,例如近年来引发较多讨论的平台经济领域垄断问题等。力求在基础知识之外,去拓宽考生的知识面。

除了热点问题,新增的讲义中还根据最新的修法动态对讲义中相关内容进行了更新。例如我们针对新增的《增值税法》二审稿补充了一个专题,在专题中对《增值税法》相关立法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

(三)删减

讲义的更新换代,除了有所增加,也有所删减。新版讲义对于一些已经过时或者不太重要的知识进行了删除,例如金融监管部分的银保监会以及巴塞尔协定等。对于这些内容的删除,主要是考虑到其可考性较低或不再合时宜。删除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减轻考生的复习负担,将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地方;另一方面也避免考生陷入过去的知识,造成矛盾与冲突。

讲义的更新是同学们备考的工具的进步,但是工具再好,如果不会正确运用也是事倍功半。正确掌握讲义的用法,能够让自己在复习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更有目标以及规划。因此下面简单讲解一下讲义的用法。

虽然人大初试并没有官方指定教材,但是出于备考人大法学的目的,知行团队建议同学们主要还是以人大老师的教材为主。就经济法而言,在复习时主要以刘文华老师的最新版《经济法》为复习教材。而对于教材与讲义,建议考生在用讲义学习前能够起码做到通读一遍教材。讲义的编撰是出于应试目的的选择,与之相比,教材的内容会更加细致丰富,通读一遍教材,有助于考生们更好地在一开始对于知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这也方便后面学习的展开。

知行法学经济法团队一直在经济法的学习过程中强调近几年经济法在初试的考察表现出回归总论的趋势。而无论是23年还是24年的初试的论述题都强力印证了这一点。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是学习什么科目,都需要将基础打好。尽管经济法是一门热点性很强的学科,但是我们在一开始学习经济法时,首要做的是稳扎稳打,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学习时,对于经济法总论以及各个部分的总论的知识,不能因为看起来简单而对其掉以轻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建议考生在复习时,第一步应当做到的就是重视并且掌握基础知识,例如经济法的概念、原则、特点等。在各个分论的学习中也同样是如此,在掌握好分论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目光在总论与分论之间往返,在对总论的知识有所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于分论知识的复习。并且以总论为树干,分论为树枝的形式构建“知识树”。在后期,要能够做到从总论发散到分论,从分论溯源到总论,将前后的知识联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24年论述题为例,考察总论中的维护公平竞争原则,那么除了能够想到该原则的相关知识(概念、意义等)之外,还要做到能够将其与分论结合起来。例如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法乃至具体到某一具体的法律是如何体现该原则的。

如前所述,经济法是与社会热点问题息息相关的部门法。人大经济法初试想要取得一个好成绩,对于热点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不意味着考生一开始复习就要钻研各种热点问题。这是本末倒置的。一来在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前就盲目学习热点问题无异于盲人摸象。二来热点是会不断更新的。因此在初期,最重要的还是掌握好讲义的内容。到了后期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对热点的学习才是正确的做法。

在备考的过程中,也许会感到迷茫彷徨,也许会想要放弃。但是请各位考生相信,知行法学团队与各位考生有着一致的目标,也会尽力为各位考生提供帮助,答疑解惑。备考的路上,知行团队与每一位考生同在。知行团队真诚地预祝各位考生旗开得胜,不负己望。


 6.环境法

竺效主编《中国环境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周珂主编《环境法》(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曹明德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1)教材解读

《中国环境法学》由中国人民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研室的老师编著,是尝试探索构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国环境法治特色,体现新时代环境法学教育方向和特点的新型环境法学教材。全书共十三章,结构上呈现“总一分一总”的框架,内容布局整体上呈现静态的法(法律文本中的法)到动态的法(实施中的法)、国内的法到国际的法的发展脉络。相信对准备24环境法初试的同学建立环境法知识脉络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们推荐大家关注竺效老师的《环境法入门笔记》一书及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和课堂推送,对环境法中的重点制度如环境公益诉讼等有非常清晰的解读与思考。

此外,大家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上“竺效的环境法课堂”,满足大家对环境法基础和实务的需求,不仅有助于考研,而且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环境法及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知识。

2)配套资料解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在近年的人大初试七选三中可谓是“新起之秀”。特别是这两年,报考环境法方向的考生人数的越来越多。即使是报考非环境法方向的考生,在传统选科之外,也日渐偏向选择环境法作为7选3的备考科目。毫无疑问从人大考研的角度来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性价比极高的科目。而从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来看,环境法的地位正在逐步提升,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值得期待。

环境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学分支,虽然其发展历史仅四十余年,但其形成之初有众多理论问题引发争议。伴随着环境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环境法学的持续发展,原有的争议尚未得到完全解决,新的学术争鸣与探讨又不断涌现。2024年正是环境法的“风云变幻之际”。一方面,随着民法典的出台,环境法法典化的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另一方面,全球气温变化呼吁绿色低碳领域法律的引入,如何填补法律空白,协调配套各个位阶法律,以及避免各种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重复、交叉重叠成为新时代环境法亟需解决的命题。为应对此发展趋势,知行法学环境法小组致力于讲义的全面更新,适时引入最新核心理论,同时对部分表述予以优化。本次修订不仅致力于“笔记化”地整合环境法所固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特别关注了最新的立法变化和学术争鸣。

整体上,本次更新有如下几个要点:

1.反映我国环境法治的最新实践。主要包括:(1)新增“环境法法典化”专题,对环境法典编纂的可行性、环境法法典化模式与进路、法典规范的内容取舍等基本问题进行系统梳理。(2)将双碳和能源法的主要内容新增于第三章“环境法的主要内容”中第三节“绿色低碳法”之中,进行专门论述,以适应时下环境法领域“双碳”这一热点。(3)基于生态环境领域在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中央和地方的实践增补相关知识点。(4)根据《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对生态环境标准的基本内容进行更新。(5)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删去旧有的表格,进一步清晰了环境规划的体系。(6)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进行更新。

2.补充人大环境法初试经典命题和课堂教学热点,助力考生更加从容地应对考试,为实现高分目标提供有力支持。主要包括:(1)在第一章修订了“环境”概念的科学基础,补充环境伦理观对我国环境法中环境定义的影响。结合环境法典编纂的背景,新增“资源”这一环境相关的概念,引导大家思考环境、资源和生态三者的概念和关系。(2)新增经典热点命题“环境法是否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环境法是谁的部门法”。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提出“研究启动环境法典、教育法典、行政基本法典等条件成熟的行政立法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将环境法典归于“行政立法领域的法典编纂”。在明确环境法典不同于民法典的私法属性的同时,带来了一个回归的问题——环境法是领域法还是部门法?环境法是否独立存在?(3)环境法律关系一节新增环境法经典命题“环境权”理论争鸣,这里需要考生们进一步思考:①环境权是否应当成为我国宪法上的公民基本权利?②环境权在我国如何实现保障。同时,有权利必然有义务,人大教研室的曹炜老师认为环境法是义务本位法。那么环境法应当包括哪些基本的环境法律义务?我们在讲义中也做出了补充。(4)第一章第三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环境法初试的重中之重,请考生们务必认真掌握。本节新增环境法基本原则和环境法具体原则之间的关系,同时学术界对于《环境保护法》中规定的基本原则尚有诸多争议,由于新环境法教材尚在编纂中,我们在这部分保留了达成共识的部分,更进一步的解读还请关注后续的知行强化课程。(5)第二章第二节环境基本制度中,更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程序表,新增“三同时”制度的法律责任和经典命题“环境费改税”的必要性分析。(6)第三章“环境法的主要内容”中,补充热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衔接”。应对环境法教研室对污染防治法的重视,新增各污染防治单行法的特色制度:①《大气污染防治法》新增大气环保约谈、机动车环保召回制度;②《水污染防治法》新增跨行政区水污染纠纷协商解决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河长制、流域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及生态红线制度、国际航线船舶压载水制度、城镇污泥处置达标及去向登记制度;③《土壤污染防治法》新增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和污染土地收回制度;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新增“三化”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7)更新第四章环境行政制度中的垂改部分。(8)增补环境行政处罚的概念、构成要件、主要类型和形式,新增热点命题“按日连续处罚”,请同学们思考按日连续处罚是否违反一事不再罚?(9)对预防性检察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进行补充。

3.对本书第三版中的个别错别字进行了纠正,也对部分表述进行了推敲完善。

4.更新本书中的配套思维导图,帮助考生们实现环境法框架性和体系性的记忆。

在此,笔者也向各位分享环境法初试的一些准备方法。环境法初试的命题特点是重者恒重,基本围绕《环境保护法》这一基本法展开,考查方式固定,具有综合性和前沿性。人大环境法考研复习以基础理论为首,重点需要把握的知识点有:环境法法典化、环境和环境法的概念、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环境法的渊源、环境法基本制度、环境保护监管体制、环境法律责任、环境司法救济。同时要兼顾热点的考察。知行法学环境法配套核心讲义,包括二轮强化讲义、思维导图、必背题目、冲刺讲义以及押题热点,全面覆盖环境法命题重点,同时注重构建知识体系与把握热点趋势。我们相信,这些讲义能有效节省备考时间,提高备考效率,并减轻备考过程中的负担。

年份

所涉考点

2024

环境私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国家代表人诉讼

202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公众参与原则、环境法典编纂

2022

环境法律关系、环境法渊源、公众参与原则

2021

环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生态修复责任、生态损害惩罚性赔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2020

清洁生产、环境公益诉讼、生态损害赔偿诉讼

2019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原则、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侵权诉讼

2018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环境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2017

源头治理、环境公益诉讼、环境侵权诉讼

同时,我们不能忘记“真题是最好的老师”。在人大环境法考研中,历年真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它们往往揭示了出题的重点和方向。在复习阶段,考生可以按照章节对真题进行模拟练习,然后结合知行法学提供的真题解析,查找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系统化答题思维。通过不断练习,使答题技巧日臻完善,从而在考试过程中能够更加从容、稳定地发挥。例如2023年的论述题“环境法法典化”,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不可能说既全面又深入,所以回答时要注意主次,突出重点。例如,答题者在答题时既可以从必要性、可能性、编纂模式、体例构建等多个角度并行答题,也可以在开头简短地介绍环境法法典化的可能性、必要性、编纂情况,然后在正文分析环境法典的体例建构,甚至是基本原则的构建。只要紧扣知识点及其相关理论,详略得当,按照前述“总—分—总”的逻辑结构作答,就会有一个不错的分数。

近年来,我们很高兴能够看到将环境法作为考研初试方向的考生数量持续增长。在此,衷心祝愿每位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并在环境法学的广袤领域中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

我们衷心期望,本讲义的编写和修订能够为你的备考之路注入强大的动力,助力你实现迈进明德法学楼的梦想。请你相信,每一分钟的努力都将为你的未来铺设坚实的基石。知行法学环境法小组将全程陪伴在你身边,共同见证你攀登学术高峰的每一个脚印。

考研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站,相较而言,还有许多更加重要和珍贵的经历等待你去探索和创造。在这段旅程中,愿你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勇往直前,克服一切困难。同时,也要关注身心健康,学会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让我们成为你前行的坚实后盾。我们将始终关注你的成长,为你的梦想保驾护航。最后,衷心祝愿你一切顺利,梦想成真!


 7.国际法

程晓霞、余民才主编:《国际法》(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1)教材解读

在2023年人大法学考研的考试大纲中,已经明确最新的考试科目仅为“国际公法”,因此本部分仅对国际公法进行推荐,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暂不推荐。如果届时大纲发生变化,相应的教材和讲义更新会在知识星球进行进一步更新。

2)配套资料解读

随着2024年考研大幕落下,我们知行法学国际法小组再次进行复盘和总结,对这本讲义做出第三版的修订。不管你是因为选择报考国际法专业,还是出于其他各种原因在七选三中选择了国际法,我们都希望能通过这本讲义不仅使你轻松应对人大法学考研的国际法科目,同时也帮你准确高效地掌握国际公法的知识。

(一)修改内容

首先,介绍一下本次更新的内容。第一,对主体部分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我们针对最新版的国际法教材,结合近年考研真题,对之前省略的一些内容根据教材进行了地毯式的补充式摘编,以期更好地帮助师弟师妹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无需过多频繁地依赖教材。例如导论中的单边制裁、习惯国际法的识别、国际法的编纂;国际人权法中人权的分类;国家领土法中边界争端权利主张的依据;国家责任法中国际赔偿责任制度及其编纂;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法中的强制争端解决程序、国际法院的当事人同意的法院规则等。此外还对部分概念进行了补充性的说明,从而能够更好辅助师弟师妹理解,同时也修改了之前的部分笔误。第二,在对应知识部分增添国际法经典案例、实践以及部分英文表述。人大考研中基本都需要结合实践答题,即使题目中没有明文要求,也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呈现答案。在之前的答疑过程中,有不少师弟师妹反映缺少对国际法实践的积累,甚至在最后阶段妄图“一口气吃成个大胖子”。所以这次修订就直接在对应的知识部分补充了经典的国际法案例,让师弟师妹们在前面的强化阶段就熟悉这些实践,无需后期再投入更多的精力。另外,英文表述的补充也是为了方便师弟师妹如果有知识拓展的需要,能够更精确地输入检索的关键词查找英文文献,同时也对今后深入学习国际法有所裨益。第三,追踪国际和国内最新实践,对于之前的热点内容进行了删补。尤其是国际国家法中的国家豁免权问题,根据我国最新已经颁布的《外国国家豁免法》对该部法律的内容、与对应知识点的比较、豁免立场的转变都做出了详细的梳理。第四,在对应知识部分补充国内外最新国际法实践和官方文件,以期让师弟师妹更方便迅速地掌握国际法最新热点和熟悉我国在国际法实践中的官方用语。例如在管辖权部分补充《反外国国家制裁法》对应内容;在国际海洋法部分补充了最新通过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的基本内容;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法部分补充了国际法院的咨询管辖权的影响、国家海洋法法庭的咨询管辖权、中国首次参与国际海洋法法庭口头程序的实践以及中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实践的特点;在武装冲突法部分补充了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签发逮捕令事件的分析。第五,从真题出发,对重难点和考察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标注。分析近年来的真题,国际法的考察仍然是重者恒重。所以我们对于一些明显缺乏可考性的内容和高频考点都进行了标注,对部分知识版块的常见考法增添了说明。同时,为辅助师弟师妹更好建立体系性思维,对于不同的知识版块标注了可以互相结合学习。第六,补充最新的真题并且对往年真题知识点进行修订。真题能够帮助师弟师妹在复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地找到抓手、更好的安排学习和记忆的重点。

(二)学习方法

首先再次简要总结国际法学科复习的几个基本方法。第一,体系性思维、抓大放小是贯穿法学学习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学习思维。在理论法的学习中相信师弟师妹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第二,以讲义为核心,同时也要重视教材。囿于讲义的功能定位,其只是教材的摘编,教材中还有丰富的内容帮助师弟师妹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所以在夯实基础阶段,务必回到教材。去年答疑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是能够在教材中找到答案的,所以不能直接奉行“一本主义”,只看讲义不看教材。第三,输出和输入必须配套。仅仅是多次反复的背诵并不能很好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输出、真题和模拟题的模拟能够更好地巩固知识、熟悉考试。

其次,国际法小组再针对国际法学这门学科的特色提出一些心得。第一,无需过度拓展和“钻牛角尖”。我们在去年的答疑过程中常遇见部分师弟师妹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为了复习国际法这门科目,还会额外补充基本教材,甚至是经典的上千页的肖的国际法。又由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觉得各种教材之间存在冲突,还试图推翻人大蓝皮教材的一些观点。实际上,人大考研的国际法难度并不深,教材的内容以及我们国际法小组研发配套的一系列产品基本已经足以应付考试。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并不是非常推荐采取过度的拓展,给自己造成过多的复习压力和负担。第二,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多看国际条约的文本、我国涉外法律的规定、外交部的官方文件和经典案例的摘要。在具体的国际法制度方面,有很多都是来源于国际条约的规定,熟悉这些文本内容能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规则。外交部的官方文件能帮我们更好地熟悉话语体系,规范答题的用语同时针对我国实践积累素材。国际法院等著名的国际司法机构的判例对于国际法规则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囿于时间和精力,可以采取看官方网站的总结或者直接阅读阐述规则的段落部分,即使对于今后深入的学习也具有非常大的帮助。第三,对学理性强弱不同的内容区分对待。对学理性强的部分需要深入的学习,必须充分地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知道如何应用甚至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学理性不强的规则性内容也需要做到熟练,但就无需过多探讨背后的内容,例如外交豁免的内容、领事特权与豁免的内容,对于这些只需要借助法考口诀等记忆即可。

(三)编者寄语

有时,努力可能不会带来你所期望的结果,但往往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其中,陋巷的努力是最难得的,而不改其乐者能有几何?要知道,纵为白衣卿相,亦曾不堪到,为那浮名汲汲半生。局中的每个人都不是无关紧要的——你与竞争者同是局中人。在一场历时久远的竞争面前,哪怕数代人的努力也不过是在历史隆隆的车轮上推出的微乎其微的一把。然而,哪怕明知自身无望,他们仍朝着同一个目标前仆后继,用自己的身躯,垫出了也许会到来的锦绣年华。

所以,亲爱的师弟师妹们,无论你是在途中还是已到达目的地,都请记得:在前行的道路上,坚定目标,埋头前进吧,享受每一步的艰辛与收获,因为每一步都是通向梦想的重要一环。加油吧,愿你们在追梦的路上,勇往直前,光芒万丈!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豆瓣: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更多详情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END —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知行法学关注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不是法学研习者或者考研的同学,为避免观点发生误导或者偏差,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者适用本订阅号的任何信息。本号所发布内容均为公开信息加工、整理后的专业解读,任何观点不代表任何官方机构或者主管部门的立场和观点,仅供本号粉丝和考研的同学学习、交流之用,请大家不要误读。此外,知行法学团队的其他重要信息将通过内部多元化渠道分享,请大家避免因偏听偏信部分资料而造成信息误差。如有任何侵犯我方权利的行为,请大家联系微信号:ruclaw59进行举报,我方将严肃处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行法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